首页 栏目首页 > 人才 > 正文

地评线丨银川述评:为企业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务


【资料图】

自今年3月银川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企业服务环境提升推进大会召开以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全市累计经营主体总量384250户,同比增长8.24%。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48732户,同比增长6.39%,每天都有100多个企业从银川市民大厅诞生。

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近年来,银川市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成效显著,新注册民营企业不断增加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但也应该看到,注册只是企业“生命”的开始,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做好“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才能实现量变向质变的过程,也能稳定住经营主体的发展预期。

如今看得见的服务已经初见成效,“看不见”的门槛应成为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比如市场准入壁垒,对招投标、政府采购和银行贷款附加条件等。这些民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碰到的障碍,亦需要用深化改革、强化法治的举措去破除,既是急企业发展之所急,也是营造更优发展环境的有效体现。

稳经营主体,就得出实招、见实效。在西部首推“独任审批师”制度,发出西北首张“个转企”营业执照,推行“项目管家”“分阶段施工许可”“多证联办”等多项创新举措……这一系列改革,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贡献了“银川经验”。

这样的助企、扶企措施和流程,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出台再多再好,企业无法享受政策红利,这些政策终究是空中楼阁,而让政策落地见效,需要更快速的行政效率,以及站在企业角度考虑的办事流程。多项助企扶商的政策得以尽快落地,显示了银川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可以有更多作为,核心在于关注企业所需所想,这需要深入落地企业中去服务,政策有效果,才能吸引更多新的企业。

珍视存量企业感受,才能吸引更多外地企业。破除市场经营中的壁垒,服务好存量企业才有参考价值,这些举措对于招引新项目有时更为重要,因为落地企业的感受更能体现当地营商环境的好坏。破除企业经营过程中多项“看不见”的障碍,完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流程,也是全市招商引资的另一张“名片”。

周志翔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